初為人父,喜悅之外,還有些許的緊張。這些日子,我大量閱讀育兒的相關資訊,將一些較為實用的育兒知識與自身育兒經驗,整理編排後,分享給大家。
 
01.新生兒要施打的疫苗有哪些??
卡介苗與B型肝炎
 
卡介苗需在寶寶出生一個月內施打完成。極少數的寶寶會有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,發生率約為十萬分之一,此類寶寶可能因為接種卡介苗(減毒活性疫苗),感染卡介苗內之結核菌引發疾病。因為我的寶寶有選擇自費進行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(SCID)篩檢,可上網查詢(紙本報告會比較久才會寄到),得知篩檢正常後,才帶寶寶去施打卡介苗。
參考資料
 
卡介苗是一種活的減毒性疫苗,用來預防肺結核及結核性腦膜炎的發生,結核病目前在台灣並未完全的消滅,隨時都有被感染的可能,故主張出生後不久未受感染的新生兒即給予接種。一般而言,對於初期症狀的預防效果可達85%以上,其保護效果根據調查報告顯示可長達數年之久。
 
肝癌、肝硬化為我國主要死因之一,都與B型肝炎慢性帶原者有密切關係,年幼時期的感染易演變成慢性帶原者,早期預防注射能有效預防B型肝炎的感染。
參考資料
 
02.輕微感冒可否接種預防針???
通常嬰幼兒在身體有明顯不適時,如發燒及精神狀況不佳時,是不主張接種預防注射的,因為怕會使原來病情加重或引起不良後遺症,及接種效果不理想。
一般的小感冒,譬如咳嗽、鼻塞、流鼻水或喉頭有痰音...等,則不在接種的禁忌內,因為嬰幼兒此類小感冒是很普遍的,且有時無論吃藥與否都會持續一段時間,甚至可達一、兩個月,如果因此小感冒而延誤了預防接種,則不但未獲得預防針的好處,反而寶寶更易得到感染侵犯,對健康反而不利。
參考資料
 
03.寶寶每日要喝多少奶量才夠??
寶寶喝奶量的計算公式:(寶寶體重Kg * 150cc) = 寶寶每日的喝奶量
以我寶寶為例,寶寶的體重是4公斤(4*150=600cc),一天六餐的話,一餐的量大約是100cc
 
04.母乳的儲存期限??
  1. 擠出的奶水除非於一小時內使用,否則應立即放入冰箱。
  2. 在擠出後48小時內不會使用的奶水應冷凍處理。
  3. 母乳不應過度加熱,可將奶瓶放於溫水(500C)內隔水加溫,輕微搖晃使脂肪混合均勻。
  4. 解凍過未加溫的奶水可放於冰箱24小時內使用。
  5. 以加溫未用完的當餐奶水應丟棄,所以盡量只加溫當餐奶水以免浪費。
參考資料
 
05.如何改善寶寶溢奶的狀況??
這是嬰兒期常見的現象,可能是他吃的量比胃容量多,或者是在吃完奶後、打嗝時溢奶,也有可能在吃奶後一兩個小時才出現,通常並不會使嬰兒嗆到、咳嗽或不舒服,即使是在睡眠中出現也很少造成危險。有的嬰兒很常吐奶,通常當他們開始大部分時間是坐著的時候,情況就會改善,有少數的嬰兒直到週歲左右都仍常吐奶。如果嬰兒每一餐吃完沒多久都會很用力的將奶水噴出來,或是吐出來的東西是黃綠色,或是因此而體重不增加,或是合併活力變差、吃奶量很明顯減少、或吸力變差,應請小兒科或新生兒科醫師診治。下列的步驟可以減輕溢奶的情況:
  1. 餵奶時要平靜緩慢。
  2. 在餵奶中避免突然地中斷,有聲響或亮光的刺激,或存在其他容易分神的事物。
  3. 在餵奶後讓嬰兒採直立姿勢。
  4. 餵奶後不要和嬰兒劇烈的玩耍。
  5. 在嬰兒很餓之前就餵奶(別讓嬰兒哭的很厲害)。
  6. 確定奶洞沒有過大或過小。
  7. 睡覺時整個小床頭部墊高,讓嬰兒的頭比肚子高或是右側躺。
參考資料
 
06.媽媽感冒時可以餵母奶嗎??
當媽媽感冒時,可在餵食前加強洗手、戴口罩來防護,如果有就醫,告知醫師目前正在餵母乳中,選擇安全的藥物。此外,感冒過程中媽媽會產生抗體,會經由母奶傳遞給寶寶,增加寶寶抵抗力。
參考資料
 
07.未滿一歲之嬰幼兒每天的睡眠時間為多長??
  • 新生兒:20小時
  • 2個月:16-18小時
  • 4個月:15-16小時
  • 9個月:14-15小時
  • 12個月:13-14小時
參考資料
 
08.如何定義新生兒、嬰幼兒發燒?
當體溫調節中樞的機能失去平衡而超過了正常範圍的溫度,孩童肛溫超過38℃,口溫超過37.5℃或腋溫37℃即是發燒。它是身體對抗外來侵犯的細菌、病毒或異物所產生的正常反應。發燒不是疾病,而是一種警告訊號。所以除非是高燒合併抽痙或嚴重不適,否則在未確定診斷前,不必急著退燒。
 
09.嬰幼兒常見引起發燒的原因
呼吸道感染(感冒、肺炎)、腸胃道或泌尿道感染、中耳炎、腦部發炎、痲疹、玫瑰疹、預防注射或不明熱等等。
參考資料
 
10.對嬰幼兒發燒應有之認識??
  1. 由於因素不同,發燒程度及類型也不同,通常會持續二、三天,有的甚至五、六天才退。
  2. 據專家研究,持續發燒在41.6 0C以上才可能會對腦部產生傷害。
參考資料
 
11.嬰幼兒發燒處理方法??
  1. 發現小孩高燒,應請醫師診治,有抽痙病史者應及早送醫。
  2. 需按醫師處方服用退燒藥。
  3. 耳溫超過38℃,可睡水枕(小於3個月的嬰兒)或冰枕。
  4. 洗溫水澡(水溫26-32℃,泡20-30分鐘)有助於下視丘調熱中樞下降及散熱。
  5. 給予舒適臥位並調整室溫,惡寒顫慄時,室溫宜稍高;當體溫上升時,室溫宜降低。
  6. 穿著方面:衣物勿穿太多,以免影響散熱;當惡寒顫歷慄,請先量體溫以確定是體溫過低或是在高燒中,若體溫低時,需注意全身保暖。
參考資料
 
12.對嬰幼兒腹瀉應有的認識??
一般而言,大便的次數及含水量較平常增加很多,就要考慮是腹瀉。腹瀉的原因很多,最常見是病毒感染(如秋冬季流行的輪狀病毒),或是細菌感染(如沙門氏菌、大腸桿菌),有時一些特別的藥物也會引起腹瀉。嚴重的腹瀉會引起嬰兒脫水,此時口腔黏膜變得乾燥,(很多嬰幼兒正常時就嘴唇乾燥,並不代表脫水.)眼框凹陷、囟門凹陷、小便量變少、此時應帶給醫師診治。
 
大部分的腹瀉之治療原則:就是維持嬰兒適當的營養及水份,避免脫水及營養不良造成次發性慢性腹瀉。只要嬰兒仍吃得下,一般仍可持續進食,原來是哺餵母乳者,可以持續哺餵母乳(恢復會較快。如果是吃配方奶者,特別要注意泡製過程的消毒,大部分仍可持續吃原來的奶粉,或是可考慮換成不含乳糖的配方奶,奶粉可以暫時加少一點,但是不應持續餵嬰兒稀釋奶超過三四天以上,以免營養不良,反而延遲腸道的修補。已經開始吃副食品的嬰幼兒可嚐試進食米飯、蘋果、馬鈴薯等澱粉類較易吸收的食物。
參考資料
 
13.寶寶呼吸有雜音?
這個問題也發生在自己寶寶的身上,於是請教了小兒科醫師,也上網查了一下資料,得到了以下的結論:一般而言,只要小寶寶氣色正常、表情安祥,能吃、能喝、能睡、能玩、能解,又能正常發育成長,幾乎可以斷定寶寶健康狀況良好,因此不用理會呼吸的雜音。反之,如果寶寶除了呼吸出現奇怪的喘鳴聲之外,又有呼吸急促、胞凹、煩躁不安、胃口降低、發燒、咳嗽等現象時,則不能等閒視之,必須趕快尋醫求治。
 
以我的經驗來說,有一次寶寶嗆奶之後,呼吸聲變得格外的大聲,還摻雜像是鼻涕的聲音,我還以為是正常的現象,老婆不放心檢查了寶寶的狀況,原來是寶寶的鼻子卡了一坨溼粘的鼻屎,用棉花棒清除後,寶寶的呼吸聲就正常多了。
 
14.寶寶乳齒的成長狀況??
《準備專用牙刷》 牙齒在寶寶6個月大左右會開始生長,到滿週歲前,通常都以上下各長兩顆門牙為標準。在開始長牙的時候,因為牙齦會發癢,所以要給寶寶乳兒專用牙刷,以取代固齒用具。
 
長牙的時期因人而異,比較慢的在週歲後才開始長出來。所以,老是拿別人的孩子來比較,老是擔心寶寶還沒長牙,這是不必要的。
 
《注意營養營的均衡》 如果寶寶還沒長牙,在過了8個月大,你仍然只餵食柔軟的斷奶食品,可能會減低寶寶咀嚼的能力,造成下顎肌肉及骨骼的發育延遲。有時甚至會弄亂牙齒的排列,讓寶寶長大後有無法正確咬合的狀態。
參考資料
 
15.合適寶寶洗澡的時機與環境
盡量在餵奶前或是喝奶後一小時為寶寶洗澡,以防溢奶。室內溫度保持在25度以上,天冷時可以開暖氣。浴盆內先放冷水再加熱水,水溫控制在38度~42度間,盡可能在十分鐘內完成,以免水溫下降受涼。
參考資料
 
16.嬰幼兒的視覺發展??
  1. 剛出生的新生兒其實看不太到,能見的距離非常近,3個月大時,嬰兒可見的距離約為30公分,視線比較集中,開始能夠盯著他人看。不過此時的視覺仍以黑白光影變化為主;3~4個月時,嬰兒的眼睛發展出追視的能力,視線可追著物體移動。6個月大的嬰兒可以看到1公尺的距離;1歲大的嬰兒則能見到2~3公尺的距離,也慢慢地近似於成人的視力。
  2. 遠與近的立體感則在6個月時才會逐漸開始發展,在此之前嬰兒所能看到的都是接近平面的世界。
  3. 在色彩的方面,三個月以前都是屬於黑白的世界,6個月~1歲時嬰兒的視覺畫面會逐漸彩色化,辨別顏色的能力與視覺神經發展越來越好。
參考資料
 
17.何時該為寶寶添加副食品??
當嬰兒四到六個月大之後咀嚼吞嚥的功能逐漸成熟,可以稍微支撐著坐,眼可直視前方,手眼的協調越來越成熟,甚至當他看到大人吃東西時就會伸手來抓,並且放至嘴內,此時就是添加副食品最好的時機。四個月前就給予副食品並沒有什麼好處。
參考資料
 
18.何謂腸病毒??
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,包括23型A群克沙奇病毒、6型B群克沙奇病毒、3型小兒麻痺病毒、30型依科病毒及最後發現的68至71型腸病毒,一共有六十幾種病毒。
參考資料
 
19.腸病毒是怎麼傳染的??
病毒的傳染常因成人自外面帶回,經由接觸或以飛沫方式感染家中幼兒而造成:也可能經由接觸無症狀帶病毒家長或病人的口鼻分泌物、咳嗽、打噴嚏飛沫,或吃進被含有病毒之糞便所污染的食物而受傳染,玩具常成為幼兒間傳染的媒介,尤其是帶毛的玩具更容易因接觸幼兒口嘴造成大量病毒感染而發病。傳染力始於發病的前幾天,在喉嚨與糞便都有病毒存在,而其腸道的病毒排出時間可以持續數週之久。一般而言,在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。它們在家庭中有很高的傳染率,在人群密集的地方,也較容易發生傳染。
參考資料
 
20.得了腸病毒會有什麼症狀??
感染病毒後大約二至十天以後才會出現症狀,但是大多數感染者,沒有臨床症狀或臨床症狀極為輕微,而大部分病例過了幾天之後就會自然痊癒。典型症狀為口腔、手掌、腳掌出現水泡、潰瘍,可能合併發燒。病程為七至十天。極少數個案,有可能發生無菌性腦膜炎、腦炎、心肌炎、心包膜炎、肺炎、麻痺等併發症。
參考資料
 
21.要如何來預防腸病毒??
目前腸病毒中,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以外,沒有疫苗可以預防,所以勤於正確洗手、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,減少被傳染的機會是預防的基本方法。
  1. 時時注意個人衛生,經常正確洗手。
  2. 流行期間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,不要跟疑似病患(家人或同學) 接觸。
  3. 注意環境衛生及通風。
  4. 罹病之學童,宜請假暫勿上課,接受治療並好好休息,同時也可避免傳染其他學童。
  5. 增強個人之免疫力,請注意營養、均衡飲食及運動。
參考資料
 
22.腸病毒感染之致命機率有多高??
大多數腸病毒感染者,症狀都很輕微,甚至沒有症狀。民國八十七年台灣地區腸病毒流行時,雖然專家對感染致死率的推估不同,但是一般的估計是在十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一之間,雖然感染腸病毒以後,99.9%以上的患者都會恢復,但當年由於致病的是腸病毒71型,造成相當震憾,因此認識腸病毒及暸解其傳染途徑,避免感染的風險是刻不容緩的。
參考資料
 
23.何謂嬰兒腸絞痛??
腸絞痛好發於嬰兒6週~4.5個月。不少父母常為寶寶總在傍晚或深夜時分出現莫名的反覆哭鬧而傷神,發作時,哭聲激烈、肚子鼓鼓脹脹的、腿部彎曲及食欲減退,情緒躁動到無法安撫,持續一段時間後,慢慢有所緩解;沒發作時,食欲與活動力如常。 張思玟醫師指出,腸絞痛的發生原因至今不明,可能因素很多,如代謝乳糖的酵素還不夠成熟;荷爾蒙分泌異常造成,使腸子蠕動快速;牛奶蛋白過敏;神經系統發育未成熟;甚至親子關係仍未建立默契而不知如何安撫等等,「因無法有確切原因,所以很難對症下藥」。 她強調,「腸絞痛是個泛稱的病名,要下此診斷,得先排除其他可能因素及病理原因後,還需要符合以下要點:必須在一天哭鬧時間大於三個小時,一個星期有三天以上,連續三個星期皆如此,才能說寶寶有腸絞痛的問題」。
 
排除其他可能造成哭鬧的原因後,一般並不需要特別的治療,如果寶寶哭鬧情況嚴重的話,可試試看以下的方法:
  • 在肚臍周圍用熱毛巾熱敷,或塗抹薄荷油(防脹氣膏),並稍加按摩。
  • 變換寶寶的姿勢,抱直或趴在父母肩上(腿上),對促進腹部空氣排出有所幫助。
  • 改善餵奶技巧,不要讓寶寶吸入過多空氣。
  • 最後,再考慮藥物舒緩。
 
張思玟醫師表示,如果家族有異位性體質的話,寶寶也有可能因對食物過敏,而使腸胃不舒服,她建議,能餵母乳者最好哺餵母乳,否則,可改用水解蛋白配方奶。她強調,腸絞痛是寶寶成長過渡期的短暫表現,終究還是需要父母以最大的耐心安撫哭鬧不休的寶寶,辛苦是必然的,不過,看到寶寶破涕為笑時,相信父母會覺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!
參考資料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朵爸 的頭像
    朵爸

    朵爸的異想世界

    朵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